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促进校际交流,2025年3月27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在东校区举行“赋能学生多元成长,助力学校深度发展”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活动。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发展规划部部长柯小华、副部长李书慧,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樊洪华、办公室主任李程,以及西乡塘区学校领导、教师共1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西乡塘区教育局教研室樊洪华主任发言致辞。他指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跨学科实践、真实情境驱动,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奠基。希望学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程创新沃土,为西乡塘区争创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奋进之笔”!
作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实验学校、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始终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厚植育人沃土, 深耕课程创新。在主题汇报中,周万忠校长强调,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希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为目标,构建“四化”课程结构,实施“六阶”路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组织七、八年级2500余名学生,完成了历时一个学期的项目式学习任务,通过跨学科融合、真实情境驱动,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八个学科组项目式学习成果,彰显学科融合特色。语文组开展了两个项目式学习活动,一是用新闻报导展现家乡春节习俗,学生化身小记者记录以粽为代表的春节文化;二是制作《西游记》集锦线上有声书,将经典文学注入数字活力;数学组在灯笼、足球、风筝与旅游路线的设计中,学生通过几何建模解构传统工艺,用数学思维诠释非遗智慧;物理组开展的《橡皮筋动力车与反冲式气垫船》项目,将力学原理转化为工程实践,气球反冲装置的设计彰显创新思维。生物组举办了丰年话酒,举办甜酒品鉴会,学习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设计活动方案,展示技艺并传承非遗文化;历史组开展“壮美广西,文化寻迹”,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语文、道法、美术知识完成视频和手抄报进行宣传。地理组开展“寻稻之印记”带领学生到隆安实地考察探索稻作文明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密码。美术组开展了”寻数字非遗 剪映校园”项目式学习探索,学生采用镂空叠加法,模拟生成独特的剪纸效果;信息技术组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语文数字音乐MV创作,实现AI技术与经典诗词的跨时空对话。每个项目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运用量表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分析,形成“设计-实践-反思-提升”的完整闭环。
活动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分别与学科组汇报教师代表展开热烈的交流与互动。专家点评环节,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发展规划部部长柯小华和南宁师范大学欧启忠教授充分肯定了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深入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实践,拓展学科融合路径,五育并举,为全区基础教育改革树立标杆。今后学校将持续完善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开发更多契合时代脉搏的特色项目,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西乡塘区教育局教研室樊洪华主任发言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周万忠校长作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主题发言
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数学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物理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地理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生物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美术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
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操作成果展示
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发展规划部部长柯小华点评
南宁师范大学欧启忠教授点评
通讯作者:李明哲,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教师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b.bzhmzx.com/216.html